李奶奶今年88岁,在社区里算高龄老人了,虽然在家人眼里她已经算长寿了。
“这有啥,还没过长寿门槛呢,活到100再说吧。”李奶奶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不以为意的回答。
活到这个岁数她也看的很透,年纪上来后,指不定哪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就直接把人带走了。
其实想李奶奶这样的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如今越来越多老人迈入高龄门槛,但健康和死亡的不确定性也让人无可奈何。
一、只要活到一定岁数,死亡风险不再涨
衰老可以说谁也躲不过,当年纪上来后,随着机能的下降,人也会慢慢更接近死亡。但如今有研究发现,只要活过105岁,死亡风险就会进入平缓期,这是真的吗?
这篇刊登在《Science》科学杂志,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肯·瓦赫特教授的研究团队的研究,从2009~2015年间长期随访了近4000名意大利居民,发现从90岁到95岁的意大利女性在一年内死亡率分别在15%和24%,平均预期寿命为6年和3.7岁,可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死亡风险是逐步增长的,而且预期寿命也在不断缩减。
但这个趋势在年龄超过105岁以后,死亡率反而不会继续增长,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年纪后死亡的风险似乎达到了平台期。
对此,肯尼斯·瓦赫特教授表示,很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安全的度过了70、80和90岁的高风险期,有些人能活到110岁甚至更高。这个事实也告诉我们,年纪达到80至90岁以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新的医学进展,将是提高生命质量以及存活率的关键。
其实从30岁以后,死亡风险就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等到50岁死亡率更是上升了3倍,这一趋势在60到70岁之间也在不断加速,平均每八年死亡风险就会上升一倍,过了80岁之后,这个趋势就会慢慢放缓,所以80岁是个坎,只要安全度过,长寿离你更进一步。
二、一万人中,能有多少人活到80岁?
对于长寿,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岁数预期,根据大数据统计,现代人平均寿命逐年增长,预计到2030年可以达到79岁,2035年时可能会增加到81岁,其实按照普适角度,只要能达到平均寿命已经算是长寿。
那么如今在我国到底有多少人能活到80岁呢?
根据河南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中,就有238.86万左右的80岁及以上人群,也就是说,一万人中可能就有240个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另外陕西省统计局截止2022年底,公布的80岁及以上人口为90.7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29%,可见能活到80岁的人群还是占少数。
在传统理念中,长寿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想,时至今日,长寿依然是主流祝福,但是真的越长寿越好吗?
这可真不一定,从现实层面来看,老到一定岁数,如果生活无法自理,活再久也是痛苦,特别是身体条件不好的人,自己受病痛折磨,也给家人带来较大的负担。
其实寿命长短和人生幸福感没有直接关系,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丈量生命的厚度,比如健康程度、生活质量等多维角度。
根据《psychological bulletin》期刊上发布的关于长寿与幸福感关系研究中,研究员在3000名老人样本中,根据问卷和访谈形式,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生活满意度进行数据收集,发现65岁-70岁的老人是对生活最满意,也是最幸福的群体,但70岁后,幸福感会越来越低。
其实大多老人的幸福感来源的主要受来自自己的身体情况影响,70岁后处于病痛高发期,老人更容易出现机能衰退和疾病困扰,身体上的折磨让生活质量也逐渐下降,所以寿命长不一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