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陈大爷身体还可以,退休后生活一直过得很自在。
最近一段时间,陈大爷都特喜欢去猪肉铺买一些肥肉,回家自己熬猪油。熬好的猪油用来炒菜,特别香,尤其是猪油炒饭,总是忍不住多吃一碗。
有次,邻居也闻到香味,忙询问陈大爷做什么好吃的。
“就是普通的猪油炒饭,是挺香的。”
“猪油炒饭?这猪油可不行啊,网上说猪油富含饱和脂肪酸,长期吃可是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还是少吃比较好啊!”
“那些文章都是唬人的,哪有那么多毛病,你看我常年吃猪油,现在不还好好的。”
两人就这样不欢而散。
猪油的确很香,就连猪油副产品猪油渣也很美味,但猪油真的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吗?
一、猪油为何没落?
《2021年中国食用猪油市场调研报告》指出,我国猪油的每年人均消费量已不足1kg,因成本高,大豆油正逐渐成为食用油性价比之选。也许猪油性价比不高是它没落的原因,那么猪油富含饱和脂肪酸,更是让它的境遇雪上加霜。
1950年代,美国生物学博士安塞尔•基斯提出“脂肪假说”:摄入过量饱和脂肪酸会提高胆固醇水平,导致心脏病发生。
为了验证假说,他从22个国家中选出刚好能支撑“脂肪假说”的7个国家的数据,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得出他想要的结论。在到中国时,普及率高的猪油因富含饱和脂肪酸,就成为了“背锅”对象。
而恰巧在21世纪,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正持续走高,大众就更相信“猪油有害论”。也是从那时起,中国大地上,用植物油来代替猪油的场面,就持续上演了。
二、吃猪油,是“宝藏”还是“负担”?
英国BBC的一则关于猪油的研究报道曾介绍,科学家对1000多种食材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猪油竟然排到了第八。
猪油的确是成分构成相对丰富的食品。猪油富含脂肪酸,还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而且一勺猪油的维生素D甚至仅此于鱼肝油!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可以保护眼睛,预防干眼症或夜盲症等。
此外,猪油很香,开胃效果十足,而且就算猪油油腻,但进入大肠后还能润滑肠道。
而2023年4月发表在《Current Problems in Cardiology》上的一则研究,通过对15242名65岁以上中国老人进行横断面分析,以此评估不同类型烹饪油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与用猪油等动物油脂的老人相比,用植物油的老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出1.71倍。研究认为,于中国老人而言,用猪油等动物油脂烹饪可能更能保护心血健康。
难道我们真的错怪猪油了?
100g猪油中胆固醇含量95mg,维生素E0.6g,维生素D2.5μg,锌和硒0.11mg和0.2μg,除此之外,基本都是脂肪,尤其是大量的饱和脂肪。
脂肪分为饱和和不饱和两种,饱和脂肪酸已被归类到不健康范畴,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关联较大。长期食用猪油,会导致血液中脂肪含量上升。
有大量研究发现,摄入过量饱和脂肪酸会提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从而提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风险。
目前,越来越多心血管相关的指南以及专家共识,都建议限制饱和脂肪摄入,一般每日饱和脂肪酸所提供热量不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即可。
所以,大家也不用谈猪油色变,只要合理控制摄入量,就能兼顾美味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