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最近身体不舒服,约了第二天一早的磁共振检查,想着检查完可以去上一节瑜伽课,于是就穿着运动罩衫和瑜伽裤出门了。
结果还没进检查室门口,就被医生拦住,让她赶紧换裤子,想到自己又没穿什么有金属物品的东西,怎么还有啥问题?
一、千万别穿这种裤子去医院做检查!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其中主要的一个受伤原因就是热烧伤。
期刊《Radiology Case Reports》中就曾发布过相关文章,里面就引用了一例因穿慢跑裤做磁共振检查导致灼伤的报道。
当时一位女性为了检查大腿肌肉情况,身穿慢跑裤接受磁共振检查,虽然检查前确认没有佩戴任何金属制品,但检查结束后,女士的双侧大腿都出现红肿反应,一周后患处出现水疱,经皮肤科检查鉴定,属于二级烧伤。
后来也发生过类似事件,研究员为了探究真相,对慢跑裤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慢跑裤垂直线材料可能使用了金属纤维,导致患者做磁共振时被检查设备烧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医生解释,包括紧身衣裤、健美裤、瑜伽裤在内的速干型衣裤都不建议穿着做磁共振检查。因为磁共振检查原理就是通过人体在大磁体中的体内水分子运动释放的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形成可视化的断层灰度图像。
所以衣裤中不能含有任何会干扰磁场的东西,否则可能不单会影响设备功能,还可能造成一定的人体伤害。当然如果你实在判断不好,也可以换上医院准备的检查服装。
二、磁共振和CT,哪个对身体危害更大?
对于磁共振和CT,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辐射“,但要说出两者的不同,可能还真没几个人知道。
磁共振全名是核磁共振检查,很多人以为有个“核”字,就证明有辐射,实际上这里的核是人体中的氢原子核,磁共振相比于CT危险性更小,不需要电子离辐射、造影剂就可以获得高清影像,而CT需要X射线对人体进行穿透扫描,这个过程反而辐射量更大,而且医院规定,CT检查频率一年不得超过4次。
其实磁共振检查用不上X射线,检查过程不存在辐射的可能。就算其他成像检查过程会涉及一些电离辐射,但只要在标准剂量内使用,也可以减少辐射暴露量,而且这些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很多重大疾病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存在的好处远大于风险。
可能有人会问,这两个检查选择一份做就可以了吧?为什么医生会让我做完CT又做磁共振?
其实这两个检查的存在互为补充,有些做完CT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获取身体数据时,就需要磁共振检查。比如患有脑梗死、脑肿瘤、动脉瘤、颅内感染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肌腱炎、韧带断裂、肌肉拉伤等软组织肌肉疾病时,有些特殊部位的病变也需要磁共振进行成像。
三、体内有植入物,还能做磁共振吗?
临床上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植入支架后,仍需磁共振检查辅助复诊,但医院又明确规定装了支架的患者不能做磁共振检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争议,其实早在2007年美国心脏各学会之间就曾联合声明,对很多冠脉和周围血管支架进行标注磁共振安全或者有条件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说明。
其认为现在临床使用的冠脉支架都实现了非磁性,可以进行3T或3T以下的MR检查。至于早期装的弱磁性支架,在植入6周后也可按情况评估是否进行磁共振检查。我国在2017年发布的《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也同样支持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