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朋友聚会的举杯欢庆,还是日常小酌的放松时刻,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都是不少人生活中的 “常客”。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我们喝下第一口酒,酒精便开启了在体内的 “特殊旅程”—— 它会随着血液游走全身,一部分通过呼吸悄悄排出,大部分则在肝脏开启 “代谢攻坚战”。了解这段 “旅程”,不仅能帮我们理解酒精检测的原理,更能看清身体如何应对酒精的摄入。
当酒精进入口腔、食道,最终抵达胃部后,会迅速被胃肠道黏膜吸收,融入血液之中。由于酒精分子的特殊性,它不需要经过消化过程就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随后随着血液的流动,像 “快递” 一样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 从大脑、心脏,到肌肉、皮肤,几乎每个角落都能发现它的踪迹。也正是因为酒精能快速作用于大脑,才会让人在饮酒后逐渐出现反应变慢、情绪波动等状态变化。
在酒精随血液流转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会 “另辟蹊径”,随着呼吸排出体外。这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当血液流经肺部时,部分酒精会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融入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最终随着每次呼气被排出。更关键的是,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简称 BAC)大致呈正比关系 —— 血液中酒精浓度越高,呼出气体中能检测到的酒精量也越多。这一特性,正是交警使用酒精测试仪的核心原理:通过让司机吹气,仪器就能快速捕捉呼出气体中的酒精成分,进而判断其血液中酒精浓度是否超标,以此排查酒驾行为。
当然,通过呼吸排出的酒精只是 “少数派”,占比通常不足 10%,剩余 90% 以上的酒精,都需要依靠肝脏这个 “人体化工厂” 来完成代谢。肝脏代谢酒精的过程虽然复杂,涉及多种酶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需掌握最核心的两步:第一步,酒精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先转化为乙醛。乙醛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也是导致酒后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的 “元凶” 之一;第二步,乙醛会迅速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催化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乙酸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物质,它会继续参与身体的正常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外,完成酒精在体内的 “代谢闭环”。
不过,肝脏代谢酒精的速度是相对固定的,成年人每小时大约能代谢 10-15 克酒精。这也就意味着,若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酒精,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多余的酒精就会在血液中不断累积,导致血液酒精浓度持续升高,进而加重肝脏负担,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了解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路径,不仅能让我们明白 “吹气测酒驾” 的科学依据,更能帮助我们理性看待饮酒 —— 适量饮酒或许能增添氛围,但过量饮酒只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把握饮酒的 “度”,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