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居民健康指标的监测数据中,一个隐形的健康威胁正快速蔓延 —— 尿酸水平的普遍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伴有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不同,高尿酸血症堪称 “沉默的健康杀手”,许多人直到年度体检报告出炉,才惊觉自己的尿酸数值早已超出正常范围。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 “隐形杀手” 的波及范围正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22 年一项覆盖全国、涉及 52627 名受试者的权威调查数据,揭开了高尿酸血症的严峻现状:我国 60 岁以下成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 15.1%。这意味着在每 20 位成年公民里,就有 3 人存在尿酸异常的情况。若将调查范围扩展至全年龄段,结合人口基数推算,我国高尿酸血症潜在患者数量已突破亿级,且呈现出 “年轻化” 趋势 —— 越来越多 20-30 岁的年轻人,因不良生活习惯被列入尿酸异常的 “黑名单”。
提及高尿酸,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痛风。事实上,痛风确实是高尿酸最典型的并发症之一,但绝非唯一危害。当人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长期超过溶解上限时,多余的尿酸会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析出,逐渐沉积在关节、软骨及周围软组织中。这些微小的结晶会持续刺激局部组织,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 患者往往在深夜被突如其来的关节剧痛惊醒,受累关节红肿灼热,甚至无法正常活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比痛风更隐蔽、更危险的,是高尿酸对全身健康的系统性损害。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长期高尿酸水平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过高的尿酸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引发血压升高、血脂紊乱等问题。而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形成,会进一步堵塞心脑血管,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重症疾病的发生概率,这些疾病往往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与此同时,高尿酸还与代谢综合征存在密切关联,二者如同 “难兄难弟”,常常同时出现。临床数据显示,尿酸偏高的人群中,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尿酸代谢与糖、脂肪代谢共享部分生理通路,当其中一条通路出现异常时,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多种代谢指标同时失衡。而代谢综合征若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进一步诱发 2 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形成 “高尿酸 – 代谢异常 – 慢性疾病” 的恶性循环。
肾脏,作为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更是高尿酸的 “重灾区”。几乎所有被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检查中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这是因为血液中多余的尿酸盐结晶,最易沉积在肾脏的肾小管内 —— 这些结晶会堵塞肾小管通道,阻碍尿液正常排出,同时还会直接损伤肾细胞,导致肾细胞坏死。为了排出体内堆积的尿酸,肾脏会被迫超负荷工作,持续刺激排尿,而长期的 “过度劳累” 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发输尿管堵塞、肾结石等问题。若病情持续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需要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面对高尿酸带来的多重健康危机,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日常生活中,控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的摄入、减少酒精(尤其是啤酒)和含糖饮料的饮用、保持规律运动和健康体重,都是降低尿酸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定期体检监测尿酸数值,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或药物治疗,才能有效避免高尿酸对健康的进一步损害。毕竟,在这场与 “沉默杀手” 的较量中,早发现、早干预,就是守护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