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遗传因素和缺乏运动外,饮食选择对血糖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在日常饮食中,常常忽略了一些看似 “无害” 的食物,殊不知它们可能正在悄悄推高血糖,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调整进食顺序固然能辅助控制血糖,但选对食物才是根本,以下这 4 种容易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日常一定要注意控制摄入量。
一、肉干:藏在 “高蛋白” 外衣下的高糖陷阱
提到肉干,很多人会将其归为高蛋白、抗饥饿的健康零食,认为它和 “糖” 没有任何关联。但实际上,市售肉干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白砂糖、麦芽糖、蜂蜜等糖类成分。若仔细查看肉干的配料表,会发现这些糖类调味品的排名非常靠前,这意味着其在肉干中的含量极高。
以常见的牛肉干、猪肉干为例,每 100 克肉干中糖的含量可能高达 15-25 克。长期大量食用这类肉干,会导致人体每日摄入的糖分超标,进而引起血糖频繁波动。对于血糖控制本就不稳定的人群来说,更是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显著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二、鲜豌豆:淀粉含量堪比米饭,过量食用易升糖
鲜豌豆因其清甜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常客。但很少有人知道,鲜豌豆其实是典型的高淀粉蔬菜,其淀粉含量远超普通蔬菜。数据显示,每 100 克鲜豌豆的淀粉含量约为 21.2 克,而每 100 克米饭的淀粉含量约为 25 克,也就是说,吃一碗鲜豌豆的热量和升糖效应,与吃一碗米饭相差无几。
很多人在食用鲜豌豆时,往往会将其当作普通蔬菜大量食用,同时还会正常摄入主食,这就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这些过量的淀粉在体内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长期如此,会打乱人体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逐渐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为糖尿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尤其是需要控制体重和血糖的人群,食用鲜豌豆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分量,最好将其计入每日主食摄入量中。
三、加工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双重威胁,扰乱血糖稳定
罐头、速冻食品、腌制食品等加工食品,凭借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的饮食选择。但这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风味,往往会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同时很多加工食品为了口感,还会添加不少糖分和盐分。
这些添加剂和防腐剂虽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是安全的,但长期大量摄入,会对人体的代谢系统造成干扰,影响血糖的稳定。比如,一些罐头水果为了中和酸味会添加大量糖浆,每 100 克糖水罐头的糖含量可达 10-15 克;部分速冻饺子、速冻包子的馅料中,也会加入糖分来调味。此外,加工食品通常营养成分单一,膳食纤维含量低,消化吸收速度快,食用后容易导致血糖骤升骤降,长期食用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进而提高患糖尿病的几率。
四、速食燕麦片:深加工破坏营养,高糖成分推高血糖
燕麦本身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尤其是 β- 葡聚糖),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益处。但市面上常见的速食燕麦片,却与 “健康” 二字相去甚远。这类速食燕麦片为了追求冲泡即食的便捷性和更好的口感,会经过深度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燕麦中的膳食纤维会被大量破坏,其控糖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大众对口感的需求,速食燕麦片在生产时会加入大量的白砂糖、麦芽糊精、香精、果干(多为蜜饯类,含糖量高)等成分。以某品牌速食燕麦片为例,每 100 克产品中糖的含量可达 20-30 克。食用这类速食燕麦片后,其中的糖分能被人体快速吸收,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长期食用不仅无法发挥燕麦的健康功效,反而会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提高患糖尿病的风险。
总之,饮食是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关键环节。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学会看清食物的 “真面目”,远离肉干、过量鲜豌豆、加工食品和速食燕麦片这类高糖、高淀粉、高添加剂的食物。同时,应多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如全谷物、新鲜蔬菜、优质蛋白质等,合理搭配膳食,才能更好地维持血糖稳定,降低糖尿病风险,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