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医生的临床观察中,那些癌症风险较低的人,并非拥有天生的 “抗癌基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系列健康习惯。这些习惯如同为身体筑起一道防线,从饮食、运动到心态管理,全方位降低癌细胞滋生的可能。
能管住嘴的人,往往是癌症预防的 “先行者”。国际医学期刊《自然通讯》的研究早已证实,饮食与癌症风险存在明确关联。这类人从不会贪图一时口感,主动远离发霉食物 —— 要知道其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级致癌物,长期摄入会显著增加肝癌、肠胃癌风险。他们也会拒绝 65℃以上的烫食、热饮,避免高温反复损伤食道和口腔黏膜,从而降低食管癌、口腔癌的隐患。 油炸、烧烤、熏制食品虽美味,却因制作过程中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被他们列入 “黑名单”;咸菜、腊肠等腌制品和加工肉类含有的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能转化为强致癌物,同样被他们严格控制摄入量。
坚持迈开腿的人,身体里藏着对抗癌症的 “活力密码”。《国际行为营养与体育活动杂志》对 5 万人的追踪研究显示,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的群体,整体患癌风险比活动量最少的群体降低 11%,其中肺癌风险降低 25%,结直肠癌风险降低 26%。这些人深谙运动之道:每周保持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且每次不低于 30 分钟;有余力时还会加入举重、俯卧撑等力量训练,既增强肌肉力量,又提升免疫细胞活性。不过他们也懂得 “过犹不及”,避免运动负荷过大对身体造成损伤。
生活习惯健康的人,为身体搭建了稳定的 “修复系统”。规律作息是他们的标配,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在夜间完成修复,维持正常机能运转。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烟草始终保持警惕 —— 烟草中含有的 69 种致癌物已被明确证实,而电子烟的危害并不亚于传统香烟。数据显示,戒烟 10 年后,肺癌风险会比持续吸烟者降低 30%,这正是他们拒绝烟草的重要原因。
心态平和的人,拥有强大的 “免疫盾牌”。肿瘤医生发现,长期被沮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包裹的人,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让癌细胞有机可乘。相反,积极乐观者抗压能力更强,体内的免疫细胞更活跃,能及时清除异常细胞。他们擅长通过社交、爱好等方式疏导压力,这份心理韧性成为抵御癌症的无形防线。
定期体检的人,掌握着癌症防治的 “主动权”。多数早期癌症症状隐匿,如胃癌、肺癌等在早期很难通过自我感觉发现,而定期体检能及时捕捉到微小病灶。这些人每年都会主动进行防癌筛查,在癌症萌芽阶段就将其扼杀,大大提高治愈率。正如临床数据所示,早期肺癌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而晚期不足 10%,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实,癌症的预防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上述特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源于对健康的重视和长期坚持。从今天起,管好嘴、迈开腿、规律作息、保持心态、定期体检,就能为自己的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将癌症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