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与人体几乎 24 小时紧密接触,其安全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然而,市场上存在的 “有毒衣物” 让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时忧心忡忡,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坑。其实,只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就能有效分辨衣物的安全性,买到放心的衣服。
首先,要谨慎选择颜色过分鲜艳的衣服。过于鲜艳的衣物为了达到亮丽的色彩效果,往往在染色过程中使用了更多的染料,这就导致它们更易掉色、沾染。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衣物添加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可能性也更大。致癌芳香胺染料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长期接触可能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尤其是贴身衣物,由于与皮肤直接且长时间接触,最好不要选用鲜艳的款式,以降低健康风险。另外,黑色的衣服也需要格外留意,有些黑色衣服可能本身存在染色色差或者其他质量问题,厂家为了掩盖这些缺陷,会进行多次染黑处理,这无疑增加了染料残留的几率。
其次,要警惕部分 “外贸尾单” 翻新衣。之前,“外贸尾单” 衣服凭借其所谓的 “性价比高”“款式新颖” 等特点风靡一时,让不少人跟风捡漏。正常来说,“外贸尾单” 是厂家在交付国外订单时,为了应对质检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多生产的衣服,这些衣服在质量上与订单商品相差不大,有些厂家会以低价出售。但如今,市场上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 “外贸尾单” 的信任,将回收的旧衣服进行翻新处理,贴上国外品牌的标签,再以外贸尾单的名义进行出售。这些翻新衣来源不明,可能来自垃圾场、医院等地,携带大量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而且,它们没有经过任何正规的质检流程,在翻新过程中,为了让衣服看起来更 “新”,商家可能会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进行清洗、漂白、染色等,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衣服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再次,有异味的衣物要果断放弃。有些衣服由于长期堆积在仓库中,通风条件较差,里面的有害物质无法自然挥发,因此刚拿出来时会有一点刺鼻气味。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经过洗涤、晾晒后,异味能够消失,那么衣物还是可以考虑购买的。但如果洗涤后味道依然存在,甚至十分刺激,就不建议继续使用了。衣物上的异味很可能是甲醛、氯乙烯等有害物质散发出来的,这些物质具有刺激性,长期吸入或接触皮肤,会引起呼吸道不适、皮肤过敏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损害人体的肝、肾等器官。
最后,要认准有安全类别标识的衣物。一般来说,正规的衣物吊牌中会清晰地显示所属的安全类别。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B 类以上的纺织品都是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安全纺织品。其中,成人服装要认准 GB18401 标准,这一标准对成人服装的甲醛含量、pH 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符合该标准的衣物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而婴幼儿服装由于其皮肤娇嫩、抵抗力较弱,应符合更为严格的 GB31701 质检要求,该标准在各项指标的限制上比成人服装更为严格,能更好地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如果衣物的吊牌上没有安全类别标识,或者标识模糊不清、不符合相关标准,那么这类衣物很可能是不合格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切勿购买。
总之,衣物健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在购买衣服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避开上述问题衣物,不让 “毒衣服” 走进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