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fairy */ get_header(); global $fairy_theme_options; ?>

一则 “3 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 的消息,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大众的担忧与热议

在追求口腔健康与清新口气的日常护理中,牙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一则 “3 类牙膏被列入致癌‘黑名单’” 的消息,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大众的担忧与热议。这三类牙膏真有如此大的危害吗?长期使用真的会增加患癌风险?让我们一探究竟。
抗菌牙膏中的 “潜在杀手”—— 三氯生
三氯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抗菌产品的成分,在牙膏领域也颇为常见。它能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生长,减少牙菌斑与牙龈炎的发生。但权威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的研究却给它蒙上了阴影。研究显示,三氯生可能损害人体肠道,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结构与生态动力学,打破肠道 “微生态平衡”,进而增加肠炎与肠道肿瘤的发病几率。
三氯生不仅影响肠道,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它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增加甲亢、甲减以及甲状腺癌的风险;干扰雌激素受体活性,刺激乳腺细胞增殖,促进乳癌发生。虽然我国规定牙膏中三氯生最大用量不得超过 0.3%,但长期使用仍可能因胃肠道吸收而带来潜在危害,特别是备孕、怀孕期女性,更应谨慎使用含该成分的牙膏。
美白牙膏里的 “可疑分子”—— 二氧化钛
为了拥有一口洁白亮丽的牙齿,不少人选择美白牙膏,而二氧化钛常作为增白剂出现在这类产品中。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能增加牙膏色泽,让牙膏外观更吸引人。可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的专家研究发现,在动物实验中,40% 的研究对象因长期接触二氧化钛发生肠黏膜癌前病变,基于此,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定为 2B 类致癌物。
尽管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套用于人类,但二氧化钛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欧盟已禁用其作为食品着色剂,而我国虽未禁止其在牙膏中使用,但规定其为许用着色剂,用于制备白色膏体,并非牙齿除渍增白。消费者在选择美白牙膏时,对含二氧化钛的产品需保持警惕。
抗菌牙膏中的 “隐藏威胁”—— 苯扎氯铵等抗菌化合物
苯扎氯铵、氯二甲苯酚和卡素氨铵等抗菌化合物,常被添加到牙膏中发挥抗菌作用。然而,它们对肠道菌群平衡具有破坏性,长期低剂量暴露于这些化合物中,可能增加结肠相关疾病或肿瘤的发生风险。在动物研究中,这一潜在危害已得到证实。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凿的人体研究证据,但为了肠道健康,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含有这些成分的牙膏。
面对被列入致癌 “黑名单” 的这三类牙膏,我们无需过度恐慌。一方面,致癌风险并非绝对,与使用频率、使用量以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关。另一方面,在选购牙膏时,我们应养成查看成分表的习惯,尽量避开含有上述可疑成分的产品。选择成分简单、可靠,以清洁、预防龋齿等基本功能为主的牙膏,才是呵护口腔健康的明智之举。毕竟,正确的选择与使用,能让牙膏真正成为守护口腔健康的卫士,而非潜在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