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导致斑块的主要原因

55岁的中学教师周远攥着体检报告站在医院走廊,指节捏得发白。“低密度脂蛋白5.2”几个红字刺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上周在公园晨跑时突然眼前发黑的瞬间,后背又渗出冷汗。

医生对此给开了他汀,提醒老周要按时服用,但老周盯着药盒上密密麻麻的副作用说明直摇头:”我听说这药伤肝,还是食补安全。”

当晚他就把家里冰箱塞满西蓝花和冻豆腐,连用了二十年的猪油罐子都扔进了垃圾桶。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全是水煮青菜配豆腐,一点荤腥都不沾了。

可复查时仪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指标不降反升到5.6,更糟糕的是,他总觉得浑身乏力,走路时膝盖疼得厉害,连爬楼梯都成了负担。

去复查的时候,老周被医生狠狠“警告”了一通,老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方法不仅没用,还可能害了自己。

在医生的指导下,老李调整了饮食结构,半年后,他的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了1.8,整个人精神焕发,连多年的膝盖疼痛也缓解了。

一、低密度脂蛋白,导致斑块的主要原因

如今,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和死亡率的首要原因,常见的心梗、脑卒中等疾病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

而动脉硬化斑块的出现与三高、吸烟、压力等因素都存在相关性,其中最为直接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后会被氧化,从而产生炎症反应形成脂质核心,让斑块生长、硬化,乃至破裂。

JACC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呈线性关系,其水平每下降1mmol/L,与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2%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430万人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而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7%,这是个不小的数值。那么,普通人应该将指标水平控制在多少合适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针对380万国人进行的研究显示,普通人群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3.05mmol/L、高风险但未确诊心血管疾病的应将水平控制在2.74mmol/L、已经确诊的患者应将水平控制在1.44mmol/L。

二、降低“坏胆固醇”并不难,记住这5点很管用

想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从日常的一些细节方面着手改变,做好这几点很重要。

1、调整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如肥肉、煎炸食品以及加工食物等,可适当多吃蔬果、粗粮等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