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人体最能“吃苦”的器官。
虽不起眼,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旦受到忽视,还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胆囊癌。
一、胯疼痛3个月,去医院检查发现癌症晚期
老李今年65岁,自从退休后就迷上了爬山,还专门加入了爬友群,这天跟团去登山徒步的时候,就一直觉得右胯不舒服,为了跟上队友,就没太在意。
打这以后,他就经常发现胯部隐隐作痛,甚至后来连走路都难受,但他也只以为是爬山累着了,自己去药店买了些膏药贴和消炎药,用药一段时间后,虽然疼痛的情况减轻了一点。
但3个月后,症状又卷土重来,而且这次连止痛药用上也没用,甚至站都站不起来,这才慌张的意识到不对。
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挂了家附近医院的骨科号,本以为是伤到了骨头,却不想确诊了癌症,还是胆囊癌晚期。
他也很震惊,胯骨痛怎么扯出了癌症,而且才痛三个月就直接晚期了?为什么进展这么快?
医生解释,胆囊癌恶性程度非常高,而且早期症状特别隐蔽,等患者感觉到不对劲,一般也到了晚期了。
最后因为发现得太晚,基本手术和化疗都已经来不及了,当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在最后的生命里,尽量减轻他的痛苦,进行姑息治疗。
二、胆囊癌——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
杭州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叶文广副主任医师表示,胆囊癌有“癌中之王”的称号,因为恶性程度非常高,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一年生存率更是仅有5%-10%,可以说是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很多人不了解胆囊癌,以为癌症突然就确诊了,事实上在胆囊癌变之前,也经历了漫长的病变过程,可能是胆结石、胆囊炎、息肉刺激粘膜上皮从规则的柱状不断增生异变,最后彻底演变为癌症。
别看胆囊癌恶性程度高,但它实际发病率并不高,在胆道疾病中占比不过0.4%~3.8%,患者主要集中在50岁中老年群体,而且女性高于男性,是男性发病率的3-4倍,致病原因中70%与胆囊结石有关。
胆囊癌除了死亡率高,常见的放化疗都拿他没办法,由于治疗手段有限,即使预后也很差,恶性程度比胰腺癌更高。而且作为消化器官肿瘤,胆囊癌的出现其实和饮食习惯也密切相关。
尤其是不爱吃早餐的人,发展到胆囊癌仅需要四步:
首先胆汁不能及时参与消化,就会在胆囊中存储着,并随时间浓度越来越高,胆固醇的的饱和度也会越来越高,进而形成胆固醇沉积,变成胆结石;
而结石的出现又会刺激胆囊内壁,随着结石越来越大,还可能堵塞胆囊管,引起各种胆囊病症,一旦细菌感染,就会演变为胆囊炎;
炎症得不到有效治疗,长期发展可能进化成慢性炎症,进一步诱发癌症的出现。
饮食过于油腻也会造成胆汁成分改变,并刺激胆囊粘膜细胞,触发炎症反应,长期下来也会增加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