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fairy */ get_header(); global $fairy_theme_options; ?>

6岁娃每日游离糖应少于22克,过量危害多

提到儿童吃糖,很多家长只关注 “看得见的糖”—— 比如孩子手里的糖果、甜饮料,却忽略了藏在日常饮食里的 “隐形糖”。根据 6 岁儿童每日需 1800 千卡能量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其每日游离糖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 5%,换算下来就是少于 90 千卡,而每克白砂糖约提供 4 千卡热量,这意味着孩子每天从游离糖中获取的热量,对应的白砂糖量仅能控制22 克以内(约 4.5 茶匙)。
这个 22 克的标准,远比家长想象中 “脆弱”。一杯 300 毫升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可能就有 15-20 克;一小块巧克力蛋糕,糖含量能轻松突破 10 克;就连看似健康的番茄酱,每 100 克也可能含有 15 克左右的糖 —— 孩子一天内若吃了这些食物,再加上其他饮食里的 “隐形糖”,很容易就超过 22 克的上限。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没意识到 “隐形糖” 的存在,还以为自己给孩子吃的是 “健康食品”,殊不知已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摄入了过量糖分。
长期摄入过量 “隐形糖”,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孩子的血糖平衡。儿童的身体代谢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当大量 “隐形糖” 进入体内,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就像给身体按下 “血糖飙升键”。为了把血糖拉回正常水平,胰腺会被迫分泌更多胰岛素,相当于让胰腺 “超负荷工作”。
一开始,胰腺还能 “勉强应对”,但长期如此,胰腺会逐渐 “疲惫”,分泌胰岛素的效率下降,孩子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随之降低,进而诱发 “胰岛素抵抗”—— 简单说,就是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迟钝了,即使胰腺分泌再多胰岛素,也难以有效控制血糖。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会大大增加孩子未来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而过去这类疾病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如今却因 “隐形糖” 的泛滥,逐渐向儿童群体蔓延。
除了影响血糖,过量 “隐形糖” 还会给孩子的肝脏 “添负担”。身体无法及时代谢的糖分,会被运送到肝脏,在肝脏内转化为甘油三酯 —— 这种物质本是身体储存能量的形式之一,但过量堆积就会导致儿童血脂升高,形成 “高甘油三酯血症”。
对孩子来说,肝脏正处于发育关键期,长期处理过量糖分转化的甘油三酯,会让肝脏代谢功能逐渐减弱,甚至可能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更可怕的是,儿童时期的血脂异常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家长很难及时发现,等到孩子成年后,这些隐患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对健康造成长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