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便是秋分,当秋风渐起,夏日残留的暑气被悄悄带走,我们在感受凉爽惬意的同时,也会发现身体正悄然发生变化 —— 皮肤变得干燥、嘴唇容易起皮,就连肠道也似乎跟着 “闹起了小脾气”。最近,不少人都遭遇了便秘的尴尬:蹲在厕所里半天,明明感觉身体都被 “掏空” 了力气,却依旧 “颗粒无收”,不仅影响心情,长期下来还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其实,你并非个例,秋季便秘的背后,罪魁祸首正是 “秋燥”。
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气候干燥,“燥邪” 容易侵袭人体,导致体内津液亏损。我们的肠道就像一条需要水分滋养的河道,当秋燥带走身体里的水分后,肠道内的津液也会随之减少,原本湿润柔软的粪便会逐渐变得干燥坚硬。就像干涸的河道里,船只失去了足够的水浮力就会搁浅一样,干燥的粪便在肠道内难以顺利蠕动,自然就会引发便秘。而且,秋季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可能间接加重便秘:为了抵御渐凉的天气,不少人会偏爱辛辣、温热的食物,比如火锅、烧烤等,这类食物容易进一步消耗体内水分,加剧肠道干燥;同时,秋季新鲜蔬果的种类相较于夏季有所减少,若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也会影响肠道蠕动速度,让便秘问题雪上加霜。
想要缓解秋季便秘,关键在于 “补水润燥”,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两方面双管齐下。首先,补水要讲究方法,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建议每天主动饮用 1500-2000 毫升的温水,少量多次饮用,让水分缓慢渗透肠道,充分滋润粪便。除了白开水,也可以适当喝一些具有润燥功效的饮品,比如蜂蜜水(温水冲泡,避免高温破坏营养)、银耳莲子羹、梨汤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帮助身体滋阴润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饮食上,要注重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比如梨、苹果(带皮吃)、香蕉(选择熟透的)、菠菜、芹菜、南瓜等,膳食纤维就像肠道里的 “清道夫”,能吸收水分膨胀,软化粪便,同时刺激肠道蠕动,帮助粪便顺利排出。此外,还可以适量吃一些粗粮,比如燕麦、糙米、玉米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让肠道在消化过程中更有 “动力”。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炸、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防止加重干燥。
生活习惯的调整也同样重要。秋季虽然天气转凉,但仍要保持适量运动,比如每天饭后散步 30 分钟、做一些简单的瑜伽或太极等。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带动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同时,要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晨起或饭后)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 5-10 分钟,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避免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
秋分时节的便秘问题,看似常见,却不容忽视。只要我们顺应季节特点,做好补水润燥工作,调整好饮食和生活习惯,就能轻松摆脱便秘的困扰,让肠道保持通畅,以舒适健康的状态迎接秋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