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蚊虫肆虐,蚊香作为家用常见的驱蚊用品,却常被推上 “风口浪尖”。网上关于 “点蚊香危害堪比吸烟” 的说法层出不穷,甚至有研究指出点一盘蚊香释放的污染物相当于数十支香烟,这让不少人在使用时忧心忡忡。那么,点蚊香真的等同于吸烟吗?这一说法背后是否有科学依据?
此前,美国《环境与健康展望》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引发广泛关注。研究员在实验环境中燃烧蚊香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一盘蚊香释放的颗粒物和其他化合物,数量相当于 75~137 支烟。这样的数据看似触目惊心,容易让人将蚊香与香烟的危害画上等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雪佳对此作出专业解释:该研究是在实验室特定环境下进行的,燃烧蚊香产生的污染物浓度确实远高于正常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但仅将蚊香与香烟的有害物质含量直接对比,并不科学。两者的成分、燃烧目的和使用场景存在本质区别。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明确对人体有害的成瘾性物质,且吸烟时有害物质会被直接吸入肺部;而蚊香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释放驱蚊成分(如拟除虫菊酯)驱赶蚊虫,其燃烧产生的少量污染物,在正常通风的室内环境中会快速扩散,浓度会大幅降低。
只要我们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蚊香,即包装上明确标注 “农药登记号”,且标识有 “低毒” 或 “微毒” 的产品,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对人体并不会造成较大安全问题。使用时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燃烧,同时不要将蚊香靠近头部或直接放在床边,儿童、孕妇及过敏体质人群则建议优先选择蚊帐等物理防蚊方式。
除了使用蚊香这类驱蚊产品,夏季想要减少蚊虫困扰,还有许多更安全、环保的方法。
首先是避免积水。蚊虫的幼虫主要在水中滋生,家庭中的厨房、卫生间等用水区域是积水高发地,需及时排干地面或水槽中的积水;对于花瓶、水桶等盛水容器,要定期擦干内壁残留水分;若家中有养鱼或种植水生植物,应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水,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路径。
其次是物理阻隔,谢绝蚊虫入内。在家中安装纱窗、纱门是基础且有效的防蚊手段,能直接阻挡室外蚊虫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既能避免蚊虫叮咬,又无需担心化学物质的影响;还可以在纱窗、蚊帐表面喷洒少量符合标准的驱蚊液,进一步增强防蚊效果,让蚊虫 “望而却步”。
最后是正确使用各类驱蚊产品。除了蚊香,市面上还有驱蚊液、驱蚊贴、电蚊拍等多种产品。选购时需仔细查看产品包装,确认是否符合国家生产标准,有无质量合格证明;使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推荐剂量和使用方法操作,例如驱蚊液需避开眼、口、鼻等黏膜部位,电蚊拍使用时要远离儿童,避免误触。
如今,市场上还出现了不少新型驱蚊用具,如超声波驱蚊器、光触媒灭蚊灯等,这些产品的作用效果参差不齐,部分产品甚至缺乏科学的效果验证。大家在选购时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优先选择经过市场检验、口碑良好的产品,避免花了 “冤枉钱” 却达不到防蚊效果。
总之,“点蚊香等同于吸烟” 的说法存在一定误导性,正规蚊香正确使用无需过度恐慌。夏季防蚊应结合自身需求,灵活搭配物理防蚊与化学防蚊方法,既能有效驱赶蚊虫,又能最大程度保障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