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fairy */ get_header(); global $fairy_theme_options; ?>

无害却需定期清理的 “小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电热水壶是许多家庭必备的小家电,它能快速将水烧开,为人们的饮水提供便利。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人们会发现电热水壶的内丹上总会附着一层白色或淡黄色的物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垢。随之而来的疑问也层出不穷:水垢会不会危害健康?结了水垢的水还能喝吗?甚至有传言称水垢会导致肾结石,这让不少人对水垢心生忌惮。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开这些关于电热水壶水垢的疑惑。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水垢到底是什么。其实,水垢并非神秘的有害物质,它的形成源于自来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当自来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会与水中的碳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镁等碳酸盐类物质。这些物质随着水温升高逐渐沉淀下来,附着在电热水壶的内壁上,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水垢。从成分来看,水垢的主要构成物质其实和我们日常食用的钙片、镁补充剂中的有效成分类似,并非具有毒性的物质。
          关于 “水垢会导致肾结石” 的说法,更是毫无科学依据。首先,我们要了解肾结石形成的原因。肾结石的产生主要与人体钙元素缺失以及摄入过量草酸有关。当人体钙摄入不足时,肠道会增加对草酸的吸收,多余的草酸会在体内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若不能及时排出,就可能在肾脏内沉积形成结石。而水垢中的镁元素不仅不会导致结石,反而对抑制结石生成有一定益处。镁元素可以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钙的形成,从而降低肾结石的发病风险。此外,水垢中的钙、镁离子被人体摄入后,大部分会被胃酸自然分解,即使有少量未被分解的物质,也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根本不会在体内沉积形成结石,更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威胁。
          还有人担心用硬水(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烧水不健康,其实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相反,硬水经过烧开后,除了会形成水垢,还能去除水中 90% 的塑料微颗粒。塑料微颗粒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也可能进入自来水中,长期摄入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而烧水过程中,高温会使水中的塑料微颗粒附着在水垢上,随着水垢的清理被去除,从而让我们饮用的水更加洁净。
          不过,虽然水垢对人体无害,但也不能长期不清理。如果电热水壶内的水垢过厚,会影响热量的传递,导致加热速率降低。为了达到设定的水温,电热水壶的电炉就需要输出更多的能量,这不仅会增加耗电量,还可能因为电炉长期超负荷工作,缩短电热水壶的使用寿命。同时,厚厚的水垢也容易滋生细菌,影响饮水卫生。因此,建议大家每隔 1-2 周就清理一次电热水壶内的水垢。清理水垢的方法简单又环保,只需在电热水壶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小苏打、食醋或柚子皮,然后将水烧开,静置一段时间后,水垢就会自行脱落,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总之,电热水壶结水垢是正常的物理化学现象,结水垢后的水完全可以放心饮用,大家不必被 “水垢致病” 的谣言误导。但为了保证电热水壶的使用效率和饮水卫生,定期清理水垢还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