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fairy */ get_header(); global $fairy_theme_options; ?>

“鲜” 变 “险”—— 春笋食用的健康警示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春笋作为时令蔬菜,凭借其鲜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餐桌上的宠儿。然而,这道美味如果食用不当,却可能给健康带来隐患,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身体问题,如消化道出血。
         每年春季,医院都会迎来因食用春笋而身体不适的患者。2024 年春天,浙江宁波某医院就出现了一波因食用春笋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小高潮,部分患者病情严重,甚至差点休克。为何看似普通的春笋会对健康造成如此大的威胁?
          专家指出,春笋中除了膳食纤维外,还含有大量的草酸、粗纤维和鞣酸等成分。其中,粗纤维难以被人体消化,鞣酸容易与蛋白质类成分发生反应,进而造成梗阻,而草酸则会强烈刺激消化道。此外,春笋中含有的蛋白酶抑制成分,会干扰人体对蛋白质的正常消化。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使得春笋在带来美味的同时,也暗藏健康风险。
春笋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以下几类人群尤其需要谨慎食用:
  1. 胃肠疾病患者:对于消化功能欠佳的老年人以及本身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来说,春笋中的大量粗纤维会加重消化负担,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问题。
  1. 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壁静脉曲张,春笋中的大量纤维素容易刺激消化道,一旦摄入过多,极有可能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1. 尿道结石患者:春笋富含草酸盐,进入人体后,草酸盐容易与钙结合,形成结石,加重尿道结石患者的病情。
  1. 儿童和老人:儿童和老人的肠胃消化功能相对娇弱,春笋摄入过多,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肠胃不适,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
  1. 过敏体质人群:像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敏感体质的人群,食用春笋需格外谨慎。春笋中的草酸被人体摄入后,可能会加重过敏性休克等问题,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为了安全享受春笋的美味,我们在食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烹饪前将春笋切块焯水,热水煮 5 – 6 分钟,可有效分解草酸,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其次,控制食用量,每顿摄入量建议控制在 200 – 300 克,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加重肠胃负担;再者,不要空腹食用春笋,最好先吃几口饭或喝点汤,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春笋虽美味,但食用时一定要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避免因贪图一时的 “鲜”,而让自己陷入健康危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