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fairy */ get_header(); global $fairy_theme_options; ?>

最近却有传言称海虹有毒不当吃,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年关于海鲜的重金属暴露传言,那么海虹还能吃吗?

说起吃海鲜,海虹可以说是正当时,经过整个冬季的生长,肉质鲜美。但最近却有传言称海虹有毒不当吃,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年关于海鲜的重金属暴露传言,那么海虹还能吃吗?
单说海虹可能有的人不了解,其实它就是贻贝或青口贝,是优质的低脂高蛋白食物,其营养丰富,除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还有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有 “海中鸡蛋” 的美誉。春季是海虹的繁殖期,产量高且肉质更鲜美,至于所谓的海虹有毒说法,其实海虹本身没有毒性,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测,可能是贝类独有的滤食性导致。
因为春季是赤潮高发期,其中会携带具有麻痹性、神经性或者记忆性的贝类毒素,虽然贝类可以免疫这些毒素,但也会积累在贝类的体内。调查监测发现,每年贝类含毒量会在 4、5 月份达到峰值 ,此时也是海虹中毒事件的高发期。2023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就高发地区发布提醒,预防贝类海鲜麻痹性中毒风险,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也发布过相关预警,发现北方沿海地区随着气温的升高海虹体内的麻痹性毒素超出标准要求的 2 倍以上,人体食用可能中毒。
食用贝类麻痹性中毒,人体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口舌麻痹、手脚麻痹以及发热、皮疹甚至呼吸困难和恶性头晕等症状,大量食用还可能导致窒息死亡。而且这种毒性没有解药 ,一旦中毒严重只能通过呼吸机、供氧等生命支持手段,逐渐代谢毒素。此前,河北省秦皇岛市曾出现多例食用海虹中毒案例,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临床医生询问得知,患者都是在食用自己捕捞的海虹后出现上述症状。2017 年 6 月,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先后有 30 多名村民因食用贝类产品中毒住院。据流行病学专家会商研判,初步确定为海水赤潮污染导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2021 年,唐山市曹妃甸区也出现 2 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其中 1 名经抢救无效死亡。
由于医学对于此类贝类毒素中毒尚没有有效解毒方法,所以国际上很多国家或组织都对贝类水产品进行了严格管理和控制,并制定了安全的 PSP 限量标准,基本定在 80μg STX eq /100g,所以正规海产品还是可吃的。但食用贝类想要吃的安心,最好还是要注意以下方法:关注渔政部门公告,贝类毒素主要源头就是赤潮,而渔政部门监测到赤潮风险,会发出预警,可以提前关注好本地渔政部门预警公告,避免食用贝类毒素;食用前去内脏,贝类毒性储藏位置通常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所以食用贝类前最好把这些部位去掉,可以减少毒素影响,降低中毒风险;不建议喝汤,痹性贝毒水溶性高,如果煮贝类海鲜汤,最好不要喝,而且贝类本身也属于高嘌呤食物,这类海鲜汤的嘌呤含量更高,更容易出现尿酸异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