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异常表现,或许正是身体在向我们求救。
持续且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是常见信号之一。临床数据显示,约 80% 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前半年内出现体重骤降,其中胃癌、肺癌和胰腺癌患者尤为明显。这类体重下降通常表现为半年内体重减轻 5% 以上,且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不少人初期会因体重下降感到窃喜,直到伴随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出现时才引起重视。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也需警惕。乳腺癌患者可能在乳房摸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且边界不清;甲状腺癌的肿块多位于颈部,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淋巴瘤则可能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肿大淋巴结。这些肿块往往生长缓慢,初期不会带来明显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炎症或脂肪瘤。
持续不愈的疼痛和溃疡暗藏风险。胃癌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无规律且服用胃药后无法缓解;口腔癌常表现为口腔溃疡超过两周不愈合,同时伴有局部麻木或灼热感;骨癌则会出现骨骼持续性疼痛,夜间或活动后加重。这些症状容易被当作慢性劳损或上火处理,从而延误诊断。
异常出血症状需高度警惕。肺癌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多为血丝或小血块;膀胱癌会引起无痛性血尿,尿液颜色呈洗肉水色;宫颈癌则表现为性生活后阴道少量出血。这些出血症状往往时断时续,出血量不多,容易被误认为是器官老化或轻微损伤所致。
全身症状同样不容忽视。长期低热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典型表现,体温多在 37.5℃-38℃之间,午后或夜间明显,服用退烧药后只能暂时缓解;胰腺癌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眼睛发黄的黄疸症状,同时伴随皮肤瘙痒;肝癌则会导致面色晦暗、消瘦乏力,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信号并非癌症独有,但当它们持续超过两周且常规治疗无效时,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定期体检尤其是针对性的防癌筛查,能帮助我们在症状明显前发现病变。对于有癌症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接触致癌物质等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主动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为早期诊断和治疗争取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