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全球每3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在中国,这一比例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其中近80%的人浑然不觉。高胆固醇血症看似“无害”,却像一颗定时炸弹,悄然引发心脏病、中风、动脉硬化等致命疾病。数据显示,胆固醇每升高1mmol/L,中风风险增加25%,心血管死亡风险飙升35%!
什么是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的状态。当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时,动脉会逐渐变窄、变硬,最终导致供血不足,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中风。
认知误区破除:
“瘦子不会高胆固醇”——内脏脂肪超标者同样高危
“化验单没箭头就安全”——冠心病患者应控制LDL-C<1.8mmol/L
“吃素就能降胆固醇”——肝脏合成占80%,饮食调控需科学
高胆固醇血症的“幕后黑手”: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触
高胆固醇血症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危险源”,是预防的关键。
1. 饮食不当:餐桌上的“胆固醇陷阱”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如肝脏、脑髓)、蛋黄、肥肉、奶油等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
反式脂肪酸:烘焙食品、油炸食品、人造黄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显著升高“坏胆固醇”(LDL-C),降低“好胆固醇”(HDL-C)。
精制碳水化合物:甜点、白面包等食物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胆固醇。
2. 不良生活习惯:日常中的“血管杀手”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胆固醇代谢减缓,增加血液黏稠度。
吸烟与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
肥胖与压力:体重超标和长期精神紧张会扰乱胆固醇平衡。
3. 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先天劣势”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坏胆固醇”水平是常人的2-6倍。这类人群在儿童期就可能出现黄色瘤(皮肤脂肪沉积),20岁前就可能因动脉硬化猝死。
4. 其他疾病的影响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间接导致胆固醇升高。
高胆固醇血症的“红色警报”: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大多数高胆固醇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以下信号可能提示问题:
1. 黄色瘤:眼睑、手部、膝盖等部位出现黄色肿块。
2. 头晕、胸闷:胆固醇斑块压迫血管,导致供血不足。
3. 肢体麻木:脑动脉硬化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4. 冠心病家族史:若直系亲属有早发心脏病史,需警惕遗传风险。
关键数据:一项研究发现,80%的高胆固醇患者在首次出现症状时已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