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fairy */ get_header(); global $fairy_theme_options; ?>

白露至,南粤天气多变,保暖护健康

当时间迈入白露节气,这意味着秋季已悄然走过三分之一。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气温的微妙变化,更让南粤大地的天气呈现出独特的 “善变” 特质。随着冷空气日渐活跃,雷雨大风天气时常突袭,而一天之中 “早晚冷、日间热” 的温差变化,更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此时,做好足部和身体的保暖工作,成为预防感冒与旧疾复发的关键。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在南粤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不同于北方白露后整体偏凉的气候,南粤受地理位置与季风影响,冷空气虽已开始渗透,但白天太阳辐射仍较强,导致日间气温时常维持在较高水平,午后甚至会让人有 “重回夏季” 的燥热感;可一旦到了傍晚,冷空气势力逐渐凸显,气温便会快速下降,早晚温差可达 10℃以上。这种 “白天短袖、早晚外套” 的天气模式,让人体难以快速适应 —— 白天受热时毛孔张开,夜间降温后若未及时保暖,冷空气便容易通过毛孔侵入体内,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身体抵抗力,进而诱发感冒。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免疫系统本就相对脆弱,在这种冷热交替的环境中,感冒的风险会大幅增加,出现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除了易诱发感冒,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对有旧疾的人群也极不友好。对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来说,冷热交替与冷空气的刺激,是旧疾复发的 “催化剂”。以痛风患者为例,此前我们已了解到高果糖食物会影响尿酸水平,而白露时节的气温波动同样会对病情产生影响 —— 低温会导致尿酸盐结晶更容易在关节内沉积,引发关节肿痛等急性发作症状;同时,早晚寒冷若未做好保暖,身体为了维持体温会消耗更多能量,可能间接影响代谢功能,进一步加重尿酸代谢紊乱。此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冷空气刺激会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加剧关节疼痛与僵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则可能因冷空气刺激呼吸道,诱发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让病情反复。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保暖” 并非简单地增添衣物,而是要讲究 “精准”—— 尤其要重视足部保暖与身体关键部位的防护。中医认为 “寒从脚下起”,足部是人体阳气运行的末端,脂肪层较薄,保暖能力较差,一旦足部受凉,寒气容易顺着经络上行,影响全身气血运行,诱发感冒或加重旧疾。因此,白露过后,南粤居民应避免赤脚穿鞋或穿露脚踝的鞋子,可选择透气保暖的袜子与鞋子,睡前用温水泡脚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又能驱散寒气,帮助身体适应气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