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fairy */ get_header(); global $fairy_theme_options; ?>

太晦气!老戏骨回家祭祖发现自己被印在冥币上:我还没死呢

         又快到了中元节,人们祭祖的时候通常要焚烧纸衣、烧冥币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衣食无忧。然而,对于国家一级演员王卫国来说,这一传统习俗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震惊。
         王卫国,这位在演艺界深耕多年的老戏骨,凭借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对玉皇大帝形象的出色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玉帝专业户”。他在《西游记续集》里,将玉皇大帝的威严、庄重与从容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独特的扮相和神态,仿佛就是人们心目中天界主宰的真实模样。也正因如此,他的玉帝形象深入人心,甚至在民间产生了超乎想象的影响。
          有一年清明,王卫国如往常一样,怀着对祖先的敬意回到家乡祭祖。在准备祭祀用品时,他来到一家白喜事小店购买冥币。当店主将几沓冥币递给他,他不经意间眼角的余光扫到冥币上的头像,瞬间觉得眼熟。他又仔细瞧了瞧,这一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 冥币上印着的,分明就是自己饰演玉皇大帝时的扮相,甚至连胡须的走向都一模一样,旁边还印着 “天地银行行长” 几个大字。
        自己还在世,形象却被印在给逝者使用的冥币上,这让王卫国感到极为晦气和愤怒。他立刻质问店主冥币的来路,可店主也毫不知情,只说送货的人每次都不同。王卫国深知,这是对自己肖像权的严重侵犯,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律师在调查后无奈地告知他,这些印冥币的小作坊分布在全国各地,且流动性极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无法溯源找到确切的被告。更为棘手的是,从法律层面来看,冥币上印的是 “玉皇大帝”,而非他王卫国本人。他虽然将玉帝演绎得太过逼真,以至于大众将两者深度绑定,但在法律上却难以认定 “玉帝” 就是 “王卫国”,这使得这场维权官司几乎没有胜诉的可能。
         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王卫国个人的遭遇,更是诸多复杂问题的交织。从文化角度而言,民间信仰和传统习俗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民间,玉皇大帝被视为掌管三界的至高神祇,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威严。人们在祭祀时,将玉帝的形象印在冥币上,期望借助其神力庇佑逝去的亲人。王卫国塑造的玉帝形象太过经典,深入人心,自然而然地被民间作坊选为冥币上的图案。从法律层面来看,这暴露出我国在民俗用品生产监管方面的漏洞与不足。冥币这类传统民俗用品,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监管,导致小作坊肆意妄为,随意使用他人形象,而受害者却难以维权。
          面对这样的困境,王卫国虽无奈却也展现出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豁达与幽默。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可能是我演得太像了,老百姓都觉得玉帝就该长我这样。” 这种自我调侃,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一种化解尴尬的智慧。尽管如此,这一事件仍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填补法律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避免类似荒诞又无奈的事件再次发生。